武夷山国家公园茶农的生态定力

2022-06-10 16:10

武夷山国家公园茶农的生态定力
4月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迎来制茶旺季。位于国家公园中心区域的桐木村、坳头村,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原产地。但今年,茶农郑永明却决定停产这一拳头产品。




“每年,公司生产正山小种数千斤,利润五六十万元。”春园盛云雾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永明说,作出这一艰难决定,源自对生态保护的自觉。


正山小种因“松茗香、桂圆汤”而拥有众多茶客。这一独特风味源自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百年传承的制茶工艺。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熏焙环节——在灶膛中烧松柴明火,使茶坯持续吸附松香,最终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松香味。


早期,熏焙所用马尾松来自就地取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立后,本地树木被保护起来了,茶农需从外地调运。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全国蔓延,外地调运松材存在传播风险。为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根据《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全面禁止松科植物以及产品进入国家公园原***自然保护区内。




郑永明一家是最早的响应者。去年茶季结束后,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来到春园盛茶厂,科普松材线虫病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郑永明当即就地销毁约7吨松材库存,并决定在找到替代方案前,暂停正山小种生产。 “这是武夷山茶农该有的生态定力。”郑永明说,经过40余年的生态教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成为根植内心的信仰与遵循。



自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获批成立以来,茶农们便接受了生态启蒙。他们建设生态茶山,实践自然农法,不用化肥,杜绝化学除草剂,坚持每年只采收一季茶叶。好生态培育好茶品。茶农们逐渐享受到了生态红利。“今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的订单量并未减少,价格也保持稳定。”
郑永明说,尝到绿色发展甜头后,更加笃定了自己保护生态的决心。 不过,少了松香熏焙,正山小种红茶缺失了传统风味。传承了400多年的非遗工艺,面临危机。生态要保护,民生产业要发展,传统工艺要传承。禁运松材之后,还要探索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在武夷山市骏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天雄趁着茶叶产季,评测松木替代品制茶效果。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与武夷山市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下,骏德公司与武夷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松材替代品。新成果松木锯糠燃料棒,将松材打成锯糠,而后压缩制成燃料棒,用于茶坯熏焙,效果已逐渐得到茶农认可。


在桐木村,党支部书记王坤武带领茶农、茶企开展了10余次试验。去年6月开始,桐木村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研发出了燃料棒、加烟棒等多套替代方案。其中,加烟棒利用松脂、松香、松节油等松木提取物制成,燃烧后可实现类似松材熏焙效果。当前,王坤武正与村民共同评估产品替代效果与成本问题。
为寻求破题之道,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茶农,正汇聚合力,凝结智慧,为正山小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编绿色方案。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